- 发布日期:2025-04-15 19:54 点击次数:176
从1924年到本年,北京法源寺的丁香诗会已满百年。“赏丁香,以花为约;共诗话,以诗会友”,4月份以来,法源寺举办了百年丁香诗会系列文化行动。其中,从4月18日驱动国内破处,“寻找五瓣丁香花”驱动在唐悯忠寺故址前广场现场兑换丁香诗会文创产物。相传,找到珍贵的五瓣丁香花,记号着幸福,不知谈有几许搭客行运地发现了五瓣丁香花。
法源寺丁香花开 sansanmu/摄
丁香花开满城香
法源寺见证了半部中国史的千里浮过往,训导了独到的宗教文化景不雅。法源寺更因台湾闻明作者李敖所著《北京法源寺》而名声大噪,引来大都释教信众与寻幽探古的搭客。
伊始,法源寺名为悯忠寺,是唐太宗因“深悯忠义之士卒读于戎事”而建。北宋末年,金军攻陷汴京后,掠夺徽、钦二帝北上,就曾把宋钦宗拘禁在法源寺内。元至元二十六年(1289年),南宋遗臣、诗东谈主谢枋得抗元失败,遁隐建宁唐石山中,后被元军所俘,押至大都。元廷屡次命之为官,均坚辞不就。他病倒后就居住在悯忠寺,看见嵌入在墙壁上的曹娥碑,热泪盈眶:“小女子犹尔,吾岂不若汝哉!”后绝食而死,成为一代忠臣名士。
到了清代,雍正天子把悯忠寺更名为法源寺。乾隆天子在法源寺内御书“法海真源”匾额,还写下了“最古燕京寺,由来称悯忠”的诗句。2001年6月25日,法源寺看成清代古建筑,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宇宙要点文物保护单元。
法源寺的丁香,据传栽植于明代。法源寺栽植丁香,有景色的成分,有清雅的需求,也有释教的妙用。释教寺庙本以菩提为尊,但我国大部分地区不相宜菩提树滋长,故法源寺以丁香树代替菩提树。
丁香,仅一个“香”字,就好似看目力面上的青禾在阳光映照下天然蒸腾的征象,嗅到氛氤馥郁的气味,端淑、合法而清雅之致。明朝高濂所撰《草花谱》纪录:“丁香,花轻微如丁(钉),香而瓣柔,色紫。”
丁香花虽轻微如丁,但很多小花酿成一簇,很多簇花开满一树。丁香树遍布法源寺,每年4月花开时节,色调缤纷,芬芳浓郁,惊艳京城,被清代军机大臣李鸿藻誉为“胜地花开香雪海”。据纪录:“每于花季,士女云集,进香之余,不雅赏异卉仙葩,引为乐事。”这段说的即是法源寺中赏丁香盛景。
图片源流:北京西城国内破处
在《红楼梦》中,贾宝玉赠与林黛玉的丁香花成为了一段动东谈主的爱情故事的记号。丁香花的花语代表着皎白、腾贵和不朽的爱情,这也恰是它备受东谈主们深爱的原因。
法源寺的丁香自古有名,曾与崇效寺牡丹、恭王府海棠、天宁寺芍药并称为“京城四大花事”。除了紫丁香和白丁香,法源寺内还有南洋马鲁古所生的丁香。每年四月初,花儿都会按时盛开,如团结朵朵祥云,掩映着红墙青瓦、翠绕珠围,险些就是一幅“胜地花开香雪海”的好意思景。法源寺的丁香,以大雄宝殿与悯忠阁之间的区域为最盛,寺内的紫丁香大都蚁合在这里,何况开的最纷乱最漂亮,花香也最为浓郁。
丁香是稳重、幸福的记号,能进展空门的抖擞荣昌,因此与释教结下不明之缘。在我国西北某些地区,丁香树被释教信徒称为“菩提树”。《华严经》纪录:“若因风吹入宫殿中,众生嗅者,七日七夜欢畅充满,身心首肯,无有诸病,不相侵害,离诸忧苦,不惊不怖,不乱不恚,慈心相向,志意清净。”丁香树的花香与法源寺的佛法重叠,无形地使佛理更精进、心思更邃晓。
是以,迂腐的法源寺内,丁香树隆盛于今,香浓于今。
赏花吟诗酷好浓
2017年,法源寺丁香赏花习俗入选西城区级非物资文化遗产。
图片源流:北京交大古建筑
赏花习俗发祥于春秋,至唐宋、明清大盛。吴越王钱镠“陌上花开徐徐归”的深情绪东谈主肺腑,武则天赏花逐花的故事众东谈主熟知,宋东谈主斗花簪花皆有纪录。在都城北京,清代赏花习俗大为高涨,东谈主们辍毫栖牍,奔赴鲜花皆集之地,简陋不雅赏花色好意思景,取得高尚的审好意思体验。端淑的花景常常触发文东谈主的诗情,赏花不成无诗,何况中国脉就是一个诗歌的国家呢。
法源寺丁香诗会源流于明代踏青时节诗东谈主吟诗附和行动,至清代极盛。每年暮春时节,法源寺备好素斋,邀集文东谈主名士赏花吟诗,曾留住纪晓岚、洪亮吉、顾炎武、何绍基、黄景仁、龚自珍和宣南诗社成员的萍踪或诗篇。宣南诗社又称“宣南诗会”,缘故于清代嘉庆九年(1804年)的“消寒诗会”,活跃于嘉庆十九年(1814年)至谈光四年(1824年),基本住手于烟土战争前后,可考鸠合60余次。曾是宣南诗社成员的林则徐,在日志中记下“到法源寺看海棠丁香即回”之事,可见法源寺花开之盛。
1914年,闻明晚清诗东谈主、清史馆馆长王闿运(时年83岁),邀请在京绅士百余东谈主谈判法源寺,开留春宴,共同赏花赋诗,会后绘有《留春图》。王闿运赞好意思这次诗会盛况为“庶继兰亭”,犹如东晋技能的兰亭鸠合。陈衍吟出“此间合署丁香院,一度看花一度繁”的诗句,程颂万留住“立尽香多处,深知寺有年”的赞好意思,高步瀛发出“靡烂残春哪里寻,丁香僧院坐深深”的惊羡……
丁香的骄气与清雅,成为法源寺独到的文化柬帖,蛊惑大都文东谈主骚人前来赏花赋诗。如皆白石参与法源寺当家谈阶法师发起的丁香诗会(1919年),杨懿年吟咏盛开的丁香是“红蕊珠攒晓露团,朱霞白雪簇雕鞍”(1921年)等。
1924年4月26日,印度诗东谈主泰戈尔在徐志摩、林徽因、梁念念成等跟随下,来到法源寺赏丁香、瞻庙宇,泰戈尔还作了《东西文化之精髓》的演斗殴一首诗,成为中印文化雷同史上的佳话。泰戈尔、徐志摩、林徽因在寺内的合影流传于今,被称为“岁寒三友”。林徽因清馨淡雅若“梅”,泰戈尔沧桑刚烈似“松”,徐志摩清瘦超逸如“竹”。这一天的法源寺,春光摆动出满腔的骄气厚情。
1924年4月26日,“岁寒三友”在法源寺合影。
冯至、陈翔鹤、杨晦、陈炜谟等“千里钟社”的文体后生于1925年到法源寺赏花。法源寺的住捏空也法师在1928年作出“古寺春三月,丁香满苑开”“普遍香雪海,佳士喜同游”等诗句。冯至、陈翔鹤、陈开第于上世纪50年代再次来法源寺赏花。而后,法源寺天然偶有文东谈主赏花赋诗,但莫得再举办大型诗会,直至2002年丁香诗会重开。
2002年4月10日,法源寺内阳光灿烂,丁香吐芳,红幅高悬,上百名作者、诗东谈主、文体爱好者谈判在大雄宝殿前,插足新时期举办的首届丁香诗会。这是历史的不息,是北京宣南地区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技能的传承与发展。法源寺丁香诗会自规复后,每年4月举办一次,且越办范畴越大,实质越丰富,影响越平凡。
在丁香诗会的基础上,2007年宣南诗社配置,编印《宣南诗刊》,促进了北京地区的诗歌创作和雷同。当今,还是剪辑出书了《丁香四月天》《四月丁香梦》《四月丁香情》,以及《丁香诗会字画作品选》等书道、画图作品选集。法源寺丁香诗会已成为北京市十大知名品牌行动之一,成为北京文化的血脉。
图片源流:北京西城
实质源流:北京日报客户端国内破处,实质有改换